波斯菊(Garden cosmos)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屬于菊科、秋英屬,又叫秋英、大秋櫻、格桑花、八瓣梅、掃帚梅。波斯菊又名秋英,大波斯菊,原產墨西哥。喜光,耐貧瘠土壤,忌肥,土壤過分肥沃,忌炎熱,忌積水,對夏季高溫不適應,不耐寒。
需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屬菊科,秋英屬。草本植物,細莖直立,單葉對生,頭狀花序著生在細長的花梗上,頂生或腋生。筒狀花占據花盤申央部分均為黃色。瘦果有椽,種子壽命3~4年,干粒重69。花期夏、 秋季。
生態習性:波斯菊原產于墨西哥。為一年生草本花卉;喜溫暖和陽光充足環境耐寒,怕半陰和高溫。波斯菊花期長,花大色粉,稀疏瀟灑,花姿柔美可愛,風韻撩人,盛開時花海一片,頗富詩意。迎著風忽左忽右,舞步比芭蕾舞者更輕盈,叫人忍不住心生憐愛。
波斯菊喜溫暖和陽光充足環境耐寒,怕半陰和高溫,最佳發芽適溫為18-25,發芽限制溫度為10-30,生長最佳適溫為10-25,發芽期:5-8天,開花期:2-3個月。
波斯菊的栽培技術
移植:幼苗具4片-5片真葉時移植,并摘心,也可直播后間苗。如栽植地施以基肥,則生長期不需再施肥,土壤若過肥,枝葉易徒長,開花減少。7月-8月高溫期間開花者不易結子。波斯菊為短日照植物,春播苗往往枝葉茂盛開花較少,夏播苗植株矮小、整齊、開花不斷。
光照:波斯菊性強健,喜陽光,耐干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不能積水。若將其栽植在肥沃的土壤中,易引起枝葉徒長,影響開花質量。
施肥:苗高5厘米即行移植,葉7枚-8枚時定植,也可直播后間苗。如栽植地施以基肥,則生長期不需再施肥,土壤若過肥,枝葉易徒長,開花減少。或者在生長期間每隔10天施5倍水的腐熟尿液一次;天旱時澆2次-3次水,即能生長、開花良好。7月-8月高溫期間開花者不易結子。種子成熟后易脫落,應于清晨采種。
摘心:波斯菊為短日照植物,春播苗往往葉茂花少,夏播苗植株矮小、整齊、開花不斷。其生長迅速,可以多次摘心,以增加分枝。波斯菊植株高大,在迎風處栽植應設置支柱以防倒伏及折損。
一般多育成矮棵植株,即在小苗高20厘米-30厘米時去頂,以后對新生頂芽再連續數次摘除,植株即可矮化;同時也增多了花數。栽植圃地宜稍施基肥。采種宜于瘦果稍變黑色時摘采,以免成熟后散落。
采種:該種幼苗期需經短日照處理才能正常開花,應掌握適宜的播種時間;宜露地直播,亦可育苗;播種覆土約1厘米,約5天-10天出苗;幼苗具4片-5片真葉時移植。7月-8月高溫期間開花者不易結子;種子成熟后易脫落,應于清晨采種。
管理:對肥水要求不嚴,在生長期間每隔10天施5倍水的腐熟尿液一次。高中型品種花前需設支柱,以防風災倒伏;其生長迅速,可以多次摘心,以增加分枝。炎熱時易發生紅蜘蛛危害,宜及早防治。如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經50天-60天即可開花,植株矮小而整齊,作國慶節使用。
防止倒伏:想培育成株矮、不會倒伏的大波斯菊,應采取以下對策:波斯菊株形相對較高而稀疏瀟灑、花大而美麗,然而往往因此而出現倒伏,大煞風景。對波斯菊的倒伏,可采取以下措施來防止:7月-8月份進行播種。在此期間播種的波斯菊10月份就能開花,并且植株矮而整齊。摘心。
在波斯菊的生長期需進行多次摘心,一方面可以使整個植株矮化,另一方面還可以促使萌發分枝增加花朵數。少施肥澆水。過多的肥水容易引起植株的徒長而產生倒伏,并且開花稀少。
波斯菊的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波斯菊用種子繁殖。中國北方一般4月-6月播種,6月-8月陸續開花,8月-9月氣候炎熱,多陰雨,開花較少。秋涼后又繼續開花直到霜降。如在7月-8月播種,則10月份就能開花,且株矮而整齊。
波斯菊的種子有自播能力,一經栽種,以后就會生出大量自播苗;若稍加保護,便可照常開花??捎?月中旬露地床播,如溫度適宜約6天-7天小苗即可出土。3月下旬4月上旬,將種子播于露地苗床。
地溫在較低的15℃時也可發芽,但是如果很早就播種的話,就會長成高度2m的巨株,會因臺風或植物的重量而容易倒伏。也有播種之后過50天-70天就開花的早開品種,所以要分早開和秋開來播種。
扦插繁殖:扦插繁殖,在5月進行,可選取粗壯的頂枝,剪取8厘米至10 厘米長的一段作插條,以3株至5株為一叢插于花盆內,盆宜埋在土中,露出地面4厘米至5厘米,進行澆水遮陰,半個月后即生根。生根后每 15天施薄肥液1次,長到15厘米時再摘去頂芽,促使多分枝。若肥水控制得當,45天左右便可見花。
在生長期間也可行扦插繁殖,于節下剪取15厘米左右的健壯枝梢,插于砂壤土內,適當遮蔭及保持濕度,6天-7天即可生根。中南部地區4月春播,發芽迅速,播后7天-10天發芽。也可用嫩枝扦插繁殖,插后15天-18天生根。
波斯菊的病害防治:波斯菊主要的病蟲害常有葉斑病、白粉病危害??捎?0%托布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酒。蟲害有蚜蟲、金龜子危害、用10%除蟲精乳油2500倍液噴殺。炎熱時易發生紅蜘蛛危害,宜及早防治。
白粉?。?/strong>癥狀發病部位為葉片、嫩莖、花芽及花蕾等,明顯特征是在病部長有灰白色粉狀霉層(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菌絲體)。被害植株生長發育受阻,葉片扭曲,不能開花或花變畸形。病害嚴重時,葉片干枯,植株死亡。
病原蓼白粉菌[ErysiphepolygoniDC.],屬子囊菌亞門。菌絲體生于葉的兩面,分生孢子柱形,子囊果聚生至近聚生,暗褐色,扁球形,附屬絲不分枝或不規則分枝,彎曲,子囊長或短卵形,子囊孢子卵圓形或橢圓形。 病菌的無性階段為白粉孢(OidiumerysiphoidesFr.)。 病菌以菌絲體在寄主的病芽、病枝上越冬,次年產生大量分生孢子,萌發后侵入寄主吸收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