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又名高瓜、菰筍、菰手、茭筍,高筍。是禾本科菰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茭白分為雙季茭白和單季茭白(或分為一熟茭和兩熟茭),雙季茭白(兩熟茭)產量較高,品質也好。古人稱茭白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當作糧食作物栽培,它的種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麥、菰)之一。
后來人們發現,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無病象,莖部不斷膨大,逐漸形成紡錘形的肉質莖,這就是現在食用的茭白。這樣,人們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開花結果,繁殖這種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為蔬菜。
可入藥。世界上把茭白作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國和越南。茭白在山東新泰白莊子被譽為三好之一(三好即 茭白、春芽、野鴨蛋),自古流傳至今。多生長于長江湖地一帶,適合淡水里生長。
生態習性:茭白屬喜溫性植物,生長適溫10~25℃,不耐寒冷和高溫干旱。平原地區種植雙季茭為多,雙季茭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對水肥條件要求高,而溫度是影響孕茭的重要因素。茭白根系發達,需水量多,適宜水源充足、灌水方便、土層深厚松軟、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的黏壤土或壤土。
茭白有秋產單季茭和秋夏雙季茭兩類。這兩者均用分株繁殖,長江流域單季茭在清明至谷雨分墩定植,夏秋雙季茭可分春秋兩季,春栽在谷雨前后,秋栽在立秋前后。
茭白的栽培技術
時間:南方地區雙季茭白一般在11~4月底前栽植或6~8月種植但只能收秋茭了,最遲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畢。單季茭白一般春季栽培,在秋季短日照孕茭,農歷8月采收。
種株:茭白是用分株方法進行繁殖,種株的好壞直接影響茭白的結茭率、產量和品質。由于黑粉菌侵入的時間、數量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差異,常引起種性退化,導致雄茭、灰茭的出現,所以每年應嚴格優選種株。
優良母株的選擇要求:當年株形整齊,孕茭早,結茭多,茭肉肥大,茭形好看;結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無雄茭、灰茭,無殼里青、畸形茭的茭墩留種。每年雙季茭種苗應嚴格精選3次;
第1次選在當年種植的茭白夏茭采收時進行,根據選種標準選擇優良單株做種并做好標記;第2次在春茭采收時對第1次選擇的種株進行復選,除去不符合標準的茭株;第3次結合冬季茭田管理及時挖去雄株、雜株、灰株及殼里青、畸形茭等茭墩。一般栽植1畝大田需250個種墩左右。
栽前留10cm,割去選留好的優良種墩的地上枯葉,挖出種墩,劈取健壯老莖苗,以一根帶根的老莖為一苗。栽植密度寬行1m,窄行0.8m,株距0.6m,每畝栽1400墩左右。栽植深度以老莖的白色部分入泥為宜(即原來的深度)。
茭田:南方地區栽培雙季茭白結茭的早遲與土層、水層深淺、水溫控制等有關。一般水田海拔高的要比海拔低的早結茭,迎風的山背田比避風的低洼田早結茭,土層淺(最好20~27cm)的比土層深的田早結茭。所以,南方地區種植茭白應力求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通風、土層淺的水田種植。
水稻田栽種一般在水稻收獲后及時翻耕,老茭田一般在秋茭采收結束后及時翻耕,充分曬田,筑好田埂,確保田間能灌水15~20cm。整田時每畝施腐熟的豬、牛欄糞100擔或雞糞1000kg、磷肥50kg作基肥,并耙平,灌水2~3cm,達到田平、泥爛、肥足。
灌水:茭白在整個生長期間不能斷水,水位要隨著不同的生育階段進行調節。
追肥:南方地區雙季茭白追肥宜早不宜遲,以促苗早發,早孕茭。結合水層管理,促進前期有效分蘗,控制后期無效分蘗,促進孕茭,提高產量和品質。茭白生長期長,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須適時追肥。
耘田除草:茭白耘田可在茭白株行間用鐵耙或人工用手翻動土壤,達到中耕、松土、除草的目的,并可提高土溫、加速肥料的分解。一般耘田進行2~3次,第一次在植株開始返青時進行,以后隔15天進行一次。
清除雄茭灰茭:雄茭和灰茭不能結茭,應隨時加以去除。去除的空位,可用分蘗多的正常茭墩上的苗補上。
剝枯葉:剝枯葉、拉黃葉清除枯老的葉片、改善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條件。一般在春茭采收后期開始,根據植株生長情況,把枯老的葉片剝清拉光,要求是拉清不拉傷,把拉下的黃葉踩入田間作為肥料。
疏苗補苗:南方地區種植的雙季茭白每墩莖蘗達15根以上時,應進行疏苗,撥除過密的小分蘗,每墩留有效分蘗15~20根左右,疏苗后茭墩中間壓一塊泥,使植株分布均勻,通風透光。
茭白的儲藏方法
清水浸貯:將挑選的不嫩不老、肉質潔白、堅實粗壯,去鞘帶2~3片包葉的茭白,直接或裝入蒲包里,放在清水池(缸)中浸泡,注意要使茭白全部浸沒水中,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清潔,該法可保持茭白新鮮無損耗,外觀肉質均佳。
明礬水藏:將削去外殼的經挑選的、質量好的茭白,浸在明礬水中(每50kg水加0.5~0.6kg明礬攪拌溶解),用經消毒過的井字形竹片蓋上,上面壓石頭,使茭白壓在水面以下10~15cm處。
管理上要及時清除水面上的泡沫,若泡沫過多,水質變黃,應及時更換明礬水,以防茭白腐爛。還可直接用明礬粉涂抹在茭白基部,再裝箱堆碼。若能控制貯藏溫度在1℃左右,可保鮮2~3個月。
冷庫:將經挑選,帶2~3片包葉的茭白,裝箱(筐)放進冷庫堆碼,或將其捆成5.0~7.5kg的捆,放入網袋,擺放在冷庫貯架上,保持庫溫0~1℃,相對濕度95%~98%,可安全貯藏2個月左右時間。
塑料薄膜袋:將經挑選去殼的茭白肉,裝入0.04mm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袋,扎袋密封或裝入0.06mm厚的打孔聚氯乙烯塑料薄膜袋,每袋裝5kg左右,入冷庫上架擺放,保持庫溫0~2℃,相對濕度95%~98%,可貯藏保鮮2個月以上時間。茭白外觀、品質均佳,干耗、霉爛損失不大。
鹽封:這是一種民間貯藏方法,具體做法是:先在盛器(缸、桶、池等)底部鋪上一層食鹽,約5cm厚,然后將經過挑選的、削去鞘的、帶兩三張殼的茭白,按次序平鋪在盛器內,堆至距盛器口5~10cm,用鹽密封好。
這種貯藏方法在空氣干燥、氣候較冷的地區比較適用。南方地區由于氣溫較高,濕度較大,封鹽容易溶化,茭白也易發黃、變質腐爛,因此貯藏時要特別注意濕度的控制。
窖藏:選不老不嫩的晚熟茭白,帶二三張殼,鞘削短,攤放在窖內菜架上,保持窖溫 0~8℃,可貯2個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