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盛球,又名仙人球花,草球花。仙人掌科,仙人球屬。植株單生或成叢。幼株球形,老株長成圓筒狀。這是一般俗稱的草球。

形態特征:花盛球的植株單生或叢生,幼齡植株球形,老株圓筒狀,球體暗綠色,頂端凹入,高可達75厘米,直徑12-15厘米。主球莖基盤萌發籽球。球體暗綠色,具12-14個脊高的棱,棱規則呈波狀。

棱上刺點單行整齊排列,刺錐狀、黑色或茶色,周刺10~15,中刺2~7,稍長,新刺黑褐色,老刺黃褐色。球體暗綠色,具11~12棱。有刺,刺錐狀,黑色,長1-1.5厘米。

花著生于球體側方,大型喇叭狀,白色(或黃色),具芳香,長約24厘米,徑約l0厘米,傍晚后開放,翌日清晨即凋謝。花期夏季。一般單花開放時間36小時。5~8月為盛花期,栽培較好、溫度適宜,9月也偶可見花。

生長習性:花盛球原產阿根廷北部及巴西南部的干旱草原,陽光充足,但有草叢遮蔭。夏季雨水充沛而冬季干燥。植株強健,喜陽光充足,較耐寒。夏季要適當遮陰,耐暑熱,耐高溫耐干旱較耐寒。對土壤要求不高,任何性質土壤均可生長。

仙人球除春、秋兩季要求陽光充足,水分適宜外,酷暑與冬季均為休眠期,常被稱為“夏休眠”和“冬休眠”。夏季氣溫高于40℃時,被迫進入“夏季休眠”,酷暑偶遇暴雨涼爽天氣也可有短時生長現象。

生長停滯時呈半休眠狀態,待秋涼后再恢復生長。冬季最低溫度低于10℃以下時進入“冬季休眠”。此時水分蒸發量小,應控制盆土的水分,并放入室內向陽處,保持土壤干燥防止腐爛。

花盛球的繁殖方式:本屬大部分品種易萌生仔球,可摘取仔球直接扦特。也可采用切頂促生仔球后,摘取仔球嫁接或扦插,為保持品種的固有性狀,也可播種繁殖,出苗容易,小苗生長亦快。 從家生苗中常可選出一些有觀賞價值的變異類型。

盆栽基質以排水透氣良好,含石灰質的砂壤土。夏季移出室外,越冬溫度0~5℃左右。在惡劣條件下也能生長良好。盛夏時適當遮蔭,適當澆水,伏天時要放蔭處并節制澆水,冬季也應保持盆土不過分干燥,換盆最好在早春進行,剪去一部分老根,晾數日后再栽植。

花盛球的病害防治

常見蟲害:介殼蟲危害面很廣,通風不良、表層較臟的球體特別易遭為害。它的高發期常發生在早春,發現后應及時用小竹片等物刮除,然后用樂果混合以敵敵畏噴殺,如在培養土中混以一定量的呋喃丹有防治作用,但藥效只有三個月,應及時更新直至蟲害全部被滅殺。

多發病害:主要由真菌或細菌引起,比起蟲害來,病害的破壞性更大,病害往往大片發生并很快產生腐爛,根本來不及搶救,還是應以預防為主。

常見的有黑斑病,在光線不足,濕度過高的情況下蔓延很快。一旦發生黑斑點就會逐漸擴大增多,使全株失去觀賞價值,發病主要是在高溫高濕的"梅雨"季節,由傷口侵入,不及時處理將導致全株腐爛。

如發現腐爛部位應及時切除,清理傷口后,用72%可溶性鏈霉素和草木灰1:3的比例混合涂于傷口,放于陰涼處,待傷口收干水分后,重新上盆,控制澆水量,防止反復感染。

銹病,莖表皮初期發生水腫狀小點,中央呈黃色或赤褐色,以后逐漸向周圍擴大,好似穿了鐵銹色的"盔甲"。但要區別于表皮木栓化(老化),它的蔓延速度很快。

而且顏色中央深、外圍淡,銹斑凸起。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強通風,避免在植株頂部淋水,生長季節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每7~10天1次,要連續噴灑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