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槐,屬中等喬木,通常高3-8米。枝條暗褐色,被短柔毛,有顯著皮孔。二回羽狀復葉,有羽片2-4對,小葉先端圓鈍而有細尖頭,兩面均被短柔毛,中脈稍偏于上側。花白色,花冠密生短柔毛。莢果扁平,深褐色,疏生短柔毛。

山槐具有生長快,能耐干旱、瘠薄地,木材耐水濕的特點。廣泛分布于中國華北、西北、華東、華南至西南部各省區。生于山坡灌叢、疏林中。越南、緬甸、印度亦有分布。花期6-7月,果熟期8-9月。

形態特征:山槐的葉二回羽狀復葉,羽片2-4對、小葉5-14對,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8 - 3.5厘米,寬7-17毫米,先端圓鈍而有細尖頭,基部不等側,兩面均被短柔毛,中脈稍偏于上側。

山槐的花頭狀花序2-7枚生于葉腋,或于枝頂排成圓錐花序。花初白色,后變黃,具明顯的小花梗;花瞥管狀,長2-3毫米,5齒裂。花冠長6-8毫米,中部以下連合呈管狀,裂片披針形,花粵、花冠均密被長柔毛;雄蕊長2.5 -3.5厘米,基部連合呈管狀。

生長習性:山槐喜光,根系較發達,對土壤要求不嚴,常見在磚紅壤、紅壤、紫色土、沖積土上生長,在貧薄的山地也能適應,但生長較慢,在土壤肥沃且稍濕潤的闊葉林內、林緣及溪流附近或山坡灌木叢地方生長較快。

山槐的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山槐種子繁殖具有以下優點:種子體積小,重量輕,在采收、運輸及長期貯藏中簡便易行;種子來源廣,播種方法簡便,易于掌握,便于大量繁殖;實生苗根系發達,生長旺盛,壽命較長;但也存在開花結實較晚;后代易出現變異,從而失去原有的優良性狀等缺點。

嫁接繁殖:對山槐進行嫁接不僅能保存山槐的優良性狀、增強其適應環境的能力并使林木提早收益,而且還是選育作物新品種的重要途徑。嫁接分芽接和枝接兩種。芽接是用芽作接穗進行嫁接。對砧木要求不粗,一年生的苗子就能作砧木進行芽接;

嫁接時間長,從6月到9月間都可以進行嫁接;操作簡便,容易掌握,成活率高。芽接因形式不同,分為芽片接、哨接、管芽接和芽眼接等不同方法,其中以芽片接應用最廣。枝接是用枝條作為接穗進行嫁接。枝接用于山槐等木本植物時,其嫁接時間大多選在“驚蟄”和“谷雨”季節、樹木開始萌動而尚未發芽之際;

枝接的成活率高,嫁接后生長快,但砧木要有一定粗度,嫁接時間也受到一定限制。枝接因形式不同,分為劈接、切接、皮接等不同方法。山槐因為觀賞價值和生長特性的不同,常采用嫁接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扦插也稱插條,是一種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剪取山槐的莖、葉、根、芽等,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種,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植株。常用的有以下三種扦插方式:

嫩枝插是在植物的生長期間(以雨季最適宜)所進行的帶葉扦插。選擇生發育充實的半成熟山槐枝條作插穗,長度一般為10cm左右,保證每個插穗帶兩到三個葉片,以便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料,促進生根。如葉片較大,可只留一片或將葉片剪去一部分,以減少蒸發量。

在秋冬季進入休眠期或春季萌芽之前,剪取木質化的山槐枝條,先置于5℃左右的低溫條件下貯存20一40天,以打破其生理休眠,然后插入基質,能生根發芽。這種方法又叫硬枝扦插。根插:山槐的根部也可長出新梢,把根剪成5一10厘米的插穗插入基質內,便可長成新的個體。

山槐的作用用途

經濟用途:山槐材質優良,軟硬適中,文理多花,易加工,極耐腐朽。邊材呈淡黃色,心材棕褐色,有的呈黑褐色。是上等的家具材和建筑裝飾用材,中國山區群眾多用此樹作箱。

柜表面花紋裝飾,與漆樹花紋媲美,山槐價值高,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中國吉林省以山槐木出售給日本,每立方米價值2000元,超過泡桐出口價的一倍(1983年)。

做燃料:山槐由于生長迅速,萌芽力強,頭年冬季砍,翌年春,伐根可成叢地萌發新竹,多達十多根,少則三四根,當年萌條可長1.5-2米左右。若實行頭部作業,留下伐木樁來更新,每棵伐兜上可選留3-5根健壯的萌條。

待長到一定高度,實行戴枝作業,兩三年后,即可恢復原來大小的樹冠。所以就作薪炭材而言,山槐的豐產率很高。做飼料:山槐嫩葉,牲畜愛吃。曬干磨成粉,可摻做喂豬雞的粗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