椴樹(Tilia tuan Szyszyl.),別名:火繩樹、家鶴兒、金桐力樹、桐麻、葉上果、葉上果根,為椴樹科、椴樹屬的植物,是中國珍貴的重點保護植物。高20米;樹皮灰色,直裂;小枝近禿凈,頂芽無毛或有微毛,葉寬卵形,聚傘花序長,無柄,萼片長圓狀披針形,果球形,花期7月。分布于北溫帶和亞熱帶。有經濟、食用、醫用等多種價值。毛芽椴是其變種。
椴樹的形態特征:椴樹(原變種),喬木,高20米,樹皮灰色,直裂;小枝近禿凈,頂芽無毛或有微毛。葉卵圓形,長7-14厘米,寬5.5-9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單側心形或斜截形,上面無毛,下面初時有星狀茸毛。
以后變禿凈,在脈腋有毛叢,干后灰色或褐綠色,側脈6-7對,邊緣上半部有疏而小的齒突;葉柄長3-5厘米,近禿凈。聚傘花序長8-13厘米,無毛;花柄長7-9毫米;苞片狹窄倒披針形,長10-16厘米,寬1.5-2.5厘米,無柄,先端鈍。
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通常無毛,下面有星狀柔毛,下半部5-7厘米與花序柄合生;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5毫米,被茸毛,內面有長茸毛;花瓣長7-8毫米;退化雄蕊長6-7毫米;雄蕊長5毫米;子房有毛,花柱長4-5毫米。果實球形,寬8-10毫米,無棱,有小突起,被星狀茸毛。花期7月。
椴樹的生態習性:椴樹適生于深厚、肥沃、濕潤的土壤,山谷、山坡均可生長。其深根性.生長速度中等,萌芽力強。椴木喜光,幼苗、幼樹較耐陰,喜溫涼濕潤氣候。常單株散生于紅松闊葉混交林內。椴木對土壤要求嚴格,喜肥、排水良好的濕潤土壤,不耐水濕沼澤地,耐寒,抗毒性強,蟲害少。
椴樹的栽培技術
采種:當種子微變黃褐色時采集,陰干,除去果柄、苞片等。種子采集后經日曬,去雜,可得到純凈種子。貯藏種子的適宜含水量為10%~12%。種子純度要求75%~90%。
催芽:椴樹種子有休眠特性,不經催芽處理。發芽不良,甚至當年不發芽。播種前90~100d進行種子處理,先用40cc溫水浸種3晝夜,撈出種子。曬干后用0.5%高錳酸鉀水溶液浸種5h。然后撈出種子,曬干后準備催芽。
催芽方法:在室內,按種沙體積比1:2均勻混拌,沙濕度保持60%。先進行暖濕階段處理.種子溫度15℃~20℃,持續時間為45d左右,然后轉入冷濕階段處理。種沙溫度3℃~5℃,持續時間45d以上。經常翻動種子,待種子裂口率30%時即可播種。
整地做床:選擇土壤肥沃、結構疏松、含腐殖質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地塊進行整地、做床育苗。春播前5天進行整地,將石塊和雜灌雜草連根徹底清除,施足肥,淺翻細耙,做高15~20cm、寬1.2cm、長20~30m的苗床。床面耙細整平,然后澆1次透水,待水滲透床面稍干時即可播種。
播種:壟作或床作。播種地每公頃施腐熟基肥6萬~7萬kg,春播壟作較好。壟寬60cm,壟臺寬30cm,壟高15cm。播種后覆土10~15cm。用木滾鎮壓一、二次。
出苗前需要保持土壤濕潤。播種量及覆土厚度根據種子大小決定。紫椴每畝播種5kg左右,覆土厚1cm。處理良好的種子播種后15~20d大多數發芽出土,幼苗需搭蔭棚以防日灼。
管理養護
噴施除草劑:播種后用除草醚除草,每畝用25%可濕性粉劑500-600g,或用25%的除草醚乳油500ml與50%撲草凈可濕性粉劑50g混合使用,均兌水50kg左右,定向噴霧,均勻施于土壤表面。施藥后頭1天內不能澆水,以后要始終保持苗床濕潤,但不要積水。
間苗與定苗:當苗木長到1.5~2cm高時間苗,每平方米留苗250株左右;當苗木長到2.5~3.0cm高時定苗,每平方米留苗200株左右,定苗后要及時澆水。澆水與施肥:苗期澆水要本著次多量少的原則,定苗2~3天后可用0.5%的尿素追肥1次。
除草:及時清除雜草,同時進行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透氣性。繼續撫育:第2年不能移栽的苗木,還需再留床生長1年,及時追肥2次,10月左右先噴施葉面肥磷酸二氫鉀或硼砂1次,促使苗木充分木質化。第2年春天噴施硫酸銨1次,硫酸銨每畝用量10kg,噴灑看及時用清水沖洗苗木,以防發生藥害。同時適時除草和松土。
椴樹的病害防治:發現病蟲害要及時防治,椴樹病蟲害比較少,主要是預防舞毒蛾,可以采用仿生藥劑防治,可用20%除蟲脲4000~5000倍液或25%滅幼脲Ⅲ號15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