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學名: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是一種藥用植物,亦為屬名,約有50種。淫羊藿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葉淫羊藿、巫山淫羊藿、朝鮮淫羊藿等多種淫羊藿的莖葉。味性歸經:辛、甘,溫。歸肝、腎經主治功能: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淫羊藿多年生草本,夏、秋季采收,割取莖葉,除去雜質,曬干。
生長習性:淫羊藿是一種生態幅度大的溫帶及亞熱帶藥用植物,喜陰濕,土壤濕度25%-30%,空氣相對濕度以70%-80%為宜,對光較為敏感,忌烈日直射,要求遮光度80%左右。
淫羊藿對土壤要求比較嚴格,以中性酸或稍偏堿、疏松、含腐殖質、有機質豐富的土壤油沙壤土為好,海拔在450-1200米的低、中山地的灌叢、疏林下或林緣半陰環境中適合生長。
淫羊藿的主要價值:淫羊藿味辛甘性溫,走肝腎二經。為補命門、益精氣、強筋骨、補腎壯陽之要藥,臨床常用于治療男子陽痿不舉、滑精早泄、小便不禁以及女子不孕等癥。
現代研究表明,淫羊藿含淫羊藿甙、揮發油、蠟醇、植物甾醇、鞣質、維生素E等成分。能興奮性機能,對動物有促進精液分泌作用。還有降壓(引起周圍血管舒張)、降血糖、利尿、鎮咳祛痰以及維生素E樣作用。
藥理實驗研究表明,淫羊藿能增加心腦血管血流量,促進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及骨代謝,具有抗衰老、抗腫瘤等功效。新加波醫學專家研究發現,淫羊藿能有效殺死乳腺癌細胞,但用于臨床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淫羊藿的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根據淫羊藿種子壽命短的生理特性,應在6月中旬采種后立即播種。如因育苗地沒準備好,可用濕沙埋藏,待土地準備好后播種。播種方法有撒播和條播2種。撤播:在已準備好的畦床上,挖3-5厘米深的淺槽,用過篩的細腐殖土將槽底鋪平。
然后將種子混拌5-10倍的細沙或腐殖土,再均勻撒播,要求種子間距2-3厘米。播后用篩過的細腐殖土覆蓋,厚度為0. 5-1厘米。覆土后在畦面上蓋1層落葉或草,以保溫保濕,以利出苗。
根莖繁殖:剛開始發展淫羊藿生產的地區,缺少種苗來源,可挖野生苗移栽。將挖取的淫羊藿根莖剪成10-15厘米長的小段,并用濃度為50-100毫克/千克的5號生根粉浸根5秒鐘,在準備好的畦床上,按行距20-25厘米橫畦開溝,溝深8-10厘米,在溝內按株距10-15厘米順擺根莖,覆土6-8厘米,每穴栽植根莖一段,覆土后稍加鎮壓即可。
淫羊藿的栽培技術
整地:栽培淫羊藿應按照其野生生態環境進行選地。栽培用地應選擇土質疏松、有機質含量在3%以上,林下腐殖質土層厚度達15厘米以上的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下。坡地坡度應在25。
下坡向以背陰坡為好。樹冠郁閉度應在0.5-0.7之間。如選平地栽植,應選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排水良好、透水性強的沙質壤土,并需種植遮蔭作物或搭設蔭棚。
林下地將栽植帶或栽植穴的蒿草清除,再進行耕翻。農田地于秋季耕翻20厘米深,結合翻地施入腐熟農家肥,每667平方米施3 000千克。整平耙細后按1. 2-1.5米寬做平畦或高畦待播種。
除草:移栽地塊每年需進行3次松土除草。第一次松土除草在出苗后進行,第二次松土除草在6月上中旬進行,第三次松土除草在采種后進行。
追肥:移栽后第一年可進行根外追肥,一般生長期噴肥2-3次,第一次在展葉后噴復合微生物菌劑,濃度為300毫克/千克,或5406菌肥液,或0.2%尿素溶液,促進苗期植株生長。
第二次在綠果期進行,可噴0.2%的磷酸二氫鉀,0.01%-0.05%的硼酸或2%的過磷酸鈣,以促進根系生長和越冬芽的發育。移栽第二年以后,除進行葉面噴肥外,還應進行根側追肥。行間開溝追施腐熟的餅肥或廄肥。
水分:“種植淫羊藿土壤適宜含水量為20%~30%內。可根據土壤中水分的變化情況適當進行灌溉和排澇。低于15%時要進行灌溉,大于30%時要進行排澇,特別是雨季更要做好排澇工作。
光照:淫羊藿是喜陰植物。林下種植可適當疏整樹冠或插花搭棚。裸露地栽培,可搭設蔭棚或在畦旁種植玉米、向日葵等遮蔭作物,一般1-2年生植株抗光力弱,郁閉度以0.6-0.7為宜。3-4年生以上的植株抗光力增強,郁閉度以0.4-0.5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