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蘭簡稱鴿蘭,又名鳩柱蘭,是分布在由中美洲至厄瓜多爾及委內瑞拉的一種蘭。其族群分布在中美洲至厄瓜多爾及委瑞內拉,在巴拿馬明顯的干、雨季氣候下,生長良好,花期為每年11月自隔年4月。鴿子蘭現正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保護。巴拿馬于1980年11月21日,由國會通過將鴿子蘭列為國花。

鴿子蘭的形態特征:鴿子蘭或簡稱鴿蘭,又名鳩柱蘭,是大型地生蘭之一,生長于含有豐富有機質的土壤,其族群分布在中美洲至厄瓜多爾及委瑞內拉,在巴拿馬明顯的干、雨季氣候下,生長良好,但小苗至成株開花,需費時3至5年。

鴿子蘭花期為每年11月自隔年4月,花梗自莖基部抽出,可長達1.5至2米,其花序為螺旋型無限花序,由下往上開花綻放,花色為白色,具有淡淡的清香。因開花的時候,其花朵內部的蕊柱與唇瓣緊密相貼,看起來就像一只白鴿停坐在里面,因而得其美名。

鴿子蘭的文化背景

保護:鴿子蘭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保護,同時,巴拿馬政府也在國家公園保護區內種植,以防止人為采摘買賣。在卡比拉市的第五農區,設有鴿子蘭優良植株母本區,建立了設備完善的組織培養工作室、合適的繁殖栽培環境,并加強對工作人員教育訓練,包括繁殖與栽培復育技術等。

鴿子蘭的栽培管理

基質:鴿子蘭葉片大,長可達lOOcm以上。其栽培與地生蘭類十分接近,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可作露地庭院栽培。但進行盆花生產時,可用多孔、規格較大的塑料盆或陶質花盆,基質可用火山石或陶粒進行無土栽培。

也可用蛇木屑混合樹皮與泥炭土,或樹皮(也可樹蕨根)1/4、水苔(或泥炭土)3/4,再拌入適量的木炭粒(或珍珠巖)混合配制。或直接用腐殖土、塘泥粒栽植,甚至在普通的花卉培養土中拌入1/4的火山石或碎磚粒制成。

上盆栽植時,切勿將假球莖埋入植料中,正確的方法是先將植料填至半盆位置,然后將植株放入,再填入植料至假球莖基部,壓實植料后淋透水,置于通風半陰處。

溫度:要成功栽植鴿子蘭,必須保證其原產地環境。夏季所需溫度2l℃~33℃,冬季5℃~7℃較為適宜。栽培環境溫度超過35℃,不利于鴿子蘭生長。冬季溫度低于10℃以下時,葉片開始逐漸脫落,即進入落葉休眠期。

在夜間最低溫度不低于5℃、白天最高溫度不超過20℃的中低溫環境中充分休眠,才能利于第2年春季孕育花芽。雖然需保持一定的低溫,但不能讓假鱗莖受凍。

冬季夜間最低溫度控制在5℃以上,白天置于陽光下,可順利越冬。也可把假鱗莖挖出,置于513的室溫處藏存越冬,待開春后氣溫回升至15℃以上時,再上盆栽種。

光照:鴿子蘭喜半陰。溫室中進行盆花生產時,宜半陰半陽環境,陽光太強,會引起葉片灼傷或生長緩慢。但陰蔽度過大,植株變得軟弱和徒長而不易開花。因此春、夏、秋三季可接受早晚的光照,中午前后用50%~60%的遮陽網遮陰。

水分:鴿子蘭喜濕,要求充沛的水分和較高的空氣濕度。因此每天應注意觀察,保持植料微濕潤狀態。但不能太濕或積水,否則會導致植株根系腐爛。夏、秋高溫干燥時,以噴霧的方式給植株澆水,確保空氣中的濕度。

防止干燥。冬季休眠期要略干燥,但并非不澆。充分干燥后,將基質澆到水為好,但室溫不宜過低。澆水的水質不可過酸或過堿,自來水最好儲存于水缸中l~3天后再澆。

肥料:在萌發新株新葉、活力旺盛期間,應配合澆水時給植株施肥。注意施肥不宜過多,過濃的肥料容易傷根死亡。以施比規定量更稀釋的稀釋濃度肥較好。

一般每隔半月施1次稀薄餅肥水或每兩個月沿盆邊四周施少量緩釋顆粒復合花肥。如施化肥,以氮磷鉀比例為30:10:10的肥料2000倍液為好,不宜過低。澆水的水質不可過酸或過堿,自來水最好儲存于水缸中l~3天后再澆。

每周可施1次。秋季為假球莖肥大期,應減少氮肥的施用,改用氮磷鉀比例為10:30:20的肥料,以利于假鱗莖的成熟,促進花芽形成。同時每半月噴磷酸二氫鉀或花寶稀釋1000~2000倍液,可增加植株的養分積累,有利于植株的越冬增強耐寒力。

鴿子蘭的繁殖方式:鴿子蘭以分株繁殖為主,也可進行扦插繁殖,大量繁殖可通過無菌播種和組織培養。

分株繁殖:多在春季新芽萌發前進行,將生長過密的叢生假鱗莖挖出,以1球或2~3球分栽于新盆中,當年即可開花。生長多年的健壯老球莖會從莖頂自行脫葉后,萌生新芽。也可在假鱗莖頂端切割脫葉的頂端,以刺激其快速萌生多個新芽,當新芽長出一定的根系后,可從頂部分割并定植于盆中,培育2~3年后即可開花。

扦插繁殖:除用分株法外,也可用花序梗作扦插繁殖。可在開花后將花梗上的殘花連花梗剪除,將其花梗從基部剪下,并把花梗枝節芽上的苞片小心除去,露出節芽。剪下的花梗埋入陶粒或沙床中,溫度保持25℃~30℃,濕度75%以上。幾個月后,節間會長出帶根的小苗,即可剪下單獨另行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