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學名: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O. Ktze.;又名:合香、蒼告、山茴香等,屬唇形目,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達7~8mm,葉心狀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花冠淡紫藍色,長約8mm,成熟小堅果卵狀長圓形,長約1.8mm,寬約1.1mm,花期6~9月,果期9~11月。

中國各地廣泛分布,主產于四川、江蘇、浙江、湖南、廣東等地,俄羅斯,朝鮮,日本及北美洲有分布。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達7~8mm,上部被極短的細毛,下部無毛,在上部具能育的分枝。葉心狀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5~11cm,寬3~6.5cm,向上漸小,先端尾狀長漸尖,基部心形,稀截形,邊緣具粗齒,紙質,上面橄欖綠色,近無毛,下面略淡,被微柔毛及點狀腺體;葉柄長1.5~3.5cm。

喜高溫、陽光充足環境,在蔭蔽處生長欠佳,年平均氣溫19~26℃的地區較宜生長,溫度高于35℃或低于16℃時生長緩慢或停止。喜歡生長在濕潤、多雨的環境,怕干旱,要求年降雨量達1600mm以上。

幼苗期喜雨,生長期喜濕度大的環境(但是土壤濕度過大,也會爛根死亡)。雨量較少地區要注意灌溉。苗期喜蔭,需搭棚或蓋草,成株可在全光照下生長。根比較耐寒,在北方能越冬,次年返青長出藿香;地上部不耐寒,霜降后大量落葉,逐漸枯死。

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肥沃而疏松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為佳。怕積水,在易積水的低洼地種植,根部易腐爛而死亡。種子壽命2~4年,故隔年籽可以播種,種子萌發需要光照條件,發芽適溫18~22℃,發芽天數7~10天。

主要價值:由于藿香本身是一種具有芳香味的植物,全株都具有香味,所以常常將藿香與其他具有芳香味的植物進行搭配,運用到一些盲人服務綠地,可以提高盲人對植物界的認識。藿香綠化帶多用于花徑、池畔和庭院成片栽植。

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為嫩莖葉,其嫩莖葉為野味之佳品。可涼拌、炒食、炸食,也可做粥。藿香亦可作為烹飪佐料或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是一種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烹飪原料,故某些比較生僻的菜肴和民間小吃中利用其豐富口味,增加營養價值。

植物文化:

很久以前,深山里住著一戶人家,哥哥與妹妹霍香相依為命。后來,哥哥娶親后就從軍在外,家里只有姑嫂二人。平日里,姑嫂相互體貼,每天一起下地,一塊兒操持家務,日子過得和和美美。一年夏天,天氣連日悶熱潮濕,嫂子因勞累中暑,突然病倒。只見她發熱惡寒、頭痛惡心、倦怠乏力,十分難受。霍香急忙把嫂子扶到床上說:“您恐怕是中了暑,治這種病不難,咱家的后山上就有能治這種病的香味藥草。讓我趕快上山去把它采來,早日治愈你的病。”嫂子念小姑年輕,出門不便,勸她別去。霍香卻全然不顧,執意進了深山。

霍香一去就是一天,直到天大黑時才跌跌撞撞回到家里。只見她手里提著一小筐藥草,兩眼發直,精神萎靡,一進門便撲倒在地,癱軟一團。嫂子連忙下床將她扶坐床上,詢問緣由,才知她在采藥時,不慎被毒蛇咬傷了右腳,中了蛇毒。嫂子聽后頓時神情緊張,趕緊脫下霍香右腳的鞋襪。只見在霍香的腳面上有兩排蛇咬的牙印,右腳又紅又腫,連小腿也腫脹變粗了。

嫂子一面驚叫,一面抱起霍香的右腳,準備用嘴從傷口處吮吸毒汁。但霍香因怕嫂子中毒,死活不肯。等鄉親們聽見嫂子的呼救將郎中找來,卻為時已晚。

嫂子用小姑采來的藥草治好了病,并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埋葬了霍香。為牢記小姑之情,嫂子便把這種有香味的藥草親切地稱為“霍香”,并讓大家把它種植在房前屋后、地邊路旁,以便隨時采用。從此“霍香”草的名聲越傳越廣,治好了不少中暑的病人。因為是藥草的緣故,久之,人們便在霍字頭上加了一個“草”頭,將霍香寫成了“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