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雛菊英文daisy,白色的小花兒,被稱作小小向日葵,有淡淡的香味。雛菊原產歐洲又名延命菊,是菊科中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意大利國花。它的中文名是因為它和菊花很象,菊花花瓣長而卷曲油亮,春菊則短小筆直,就象是未成形的菊花。故名雛菊。

雛菊是圣潔的代表,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純真的女孩無意中救了一個黑道大哥;后來倆個人彼此相愛后來她為了這個人逃課;休學、背棄父母、離家出走、結果...這部小說后來拍成了一部電視劇名字叫(斗魚,主演:郭品超,安以軒,藍正龍。)

兩個世界的人,可以是朋友、可以是仇人、可以錯身而過,但是如果他們相愛了,結局只有走上滅絕的命運。就像飛鳥戀上魚,拼了命想廝守一起,但卻是害了對方,毀了自己。

形態特征:小雛菊為頭狀花序單生,直徑2.5-3.5厘米,花葶被毛;總苞半球形或寬鐘形;總苞片近2層,稍不等長,長橢圓形,頂端鈍,外面被柔毛。舌狀花一層,雌性,舌片白色帶粉紅色,開展。

全緣或有2-3齒,中央有多數兩性花,都結果實,筒狀,檐部長,有4-5裂片。小雛菊的瘦果扁,有邊脈,兩面無脈或有1脈。冠毛不存在或有連合成環且與花冠筒部或瘦果合生。小雛菊的花期為春季。

生長習性:小雛菊雛菊性喜冷涼氣候, 忌炎熱。喜光, 又耐半陰,對栽培地土壤要求不嚴格。種子發芽適溫22-28℃,生育適溫20-25℃。西南地區適宜種植中、小花單瓣或半重瓣品種。中、大花重瓣品種長勢弱, 結籽差。

小雛菊的繁殖方式:小雛菊可采用分株、扦插、嫁接、播種等多種方法。嫁接法和播種法,技術要求條件高,繁殖過程比較繁瑣,沒有高超的削切、嫁接技巧及良種的選擇、人工授粉等技術,很難繁殖成功。這兩種繁殖方法,也只有需要大量育苗時,在苗圃中進行,家庭養菊,一般多采用分株法和扦插法來進行繁殖。

種子繁殖:南方多在秋季8-9月份播種,也可春播,但往往夏季生長不良。北方多在春季播種,也可秋播,但在冬季花苗需移入溫室進行栽培管理。由于雛菊的種子比較小,通常采取撒播的方式。

但播種苗往往不能保持母株的特征。播種前施足腐熟的有機肥為基肥,并深翻細耙,做成平畦。用細沙混勻種子撒播,上覆蓋細土厚0.5厘米左右,播種后覆蓋遮陽網并澆透水。播后保持溫度在28℃左右,在早春陰冷多雨時覆蓋塑料薄膜,以保持土壤濕度和溫度。

澆水宜細噴,以防土壤表層板結。約10天后小苗出土,揭去遮陽網或塑料薄膜,在幼苗具2-3片時即可移栽到大田。菊花菜可直播,在中國南方2月即可播種,在北方寒冷地區于4月上旬方可播種,每畝用種量約0.2千克。

分株繁殖:由于實生苗變異較大,對于一些優良品種可采用分株法繁殖,但生長勢不如實生苗,且結實差。在3月中下旬可將老茬菊花菜挖出,露出根頸部,將已有根系的側芽連同老根切下,移植到大田中。分株繁殖在萌發新梢時進行較適宜。

扦插繁殖:在整個生長季節均可進行扦插繁殖,以4-6月扦插的成活率最高。苗床最好用新土混入經堆漚腐熟的有機肥。剪取具3-5個節位、長8-10厘米的枝條,摘除基部葉片。

入土深度為插條長的1/3-1/2。扦插后保持功床濕潤,忌澇漬,高溫季節需遮陰,而在溫度較低時可搭塑料薄膜拱棚保溫保濕。一般15天后可移植到大田。

小雛菊的作用用途

觀賞價值:雛菊的葉為匙形叢生呈蓮座狀,密集矮生,顏色碧翠。從葉間抽出花葶,葶一花,錯落排列,外觀古樸,花朵嬌小玲瓏,色彩和諧。從葉間抽出花葶,葶一花,錯落排列,外觀古樸,花朵嬌小玲瓏,色彩和諧。早春開花,生氣盎然,具有君子的風度和天真爛漫的風采。

園藝價值雛菊生長勢強,易栽培。雛菊花梗高矮適中,花朵整齊,色彩明媚素凈,可做盆植美化庭院陽臺,也可用作園林觀賞,盆栽、花境、切花等。花期長,耐寒能力強,是早春地被花卉的首選。雛菊作為街頭綠地的地被花卉,具有較強的魅力,可與金盞菊、三色堇、杜鵑、紅葉小檗等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