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栗蘭為常綠多年生蘭科草本,植株叢生,株高30-100厘米。莖節明顯,莖直立而略呈披散形,在節上分枝。金栗蘭單葉對生,橢圓形,濃綠而有光澤,葉面多皺而略呈泡沫狀。穗狀花序著生在新枝頂端,花小,初為綠色旋即轉為金黃色,有濃郁的香味,花期長達3個月,以頭輪花最香。

金粟蘭因為其花型小,黃色如粟米,清香似蘭,而得名。其花圓如珠,與建蘭同時開放,其香也似,又名珠蘭、珍珠蘭、雞爪蘭等,其花也像魚子,而名魚子蘭,其葉形狀似茶樹葉子,其花可薰茶又名茶蘭。

金粟蘭為金粟蘭科金粟蘭屬常綠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厘米,老株基部木質化,莖直立稍披散狀,莖節明顯,節上具分枝。葉對生,橢圓形,邊緣有鈍鋸齒,葉面光滑,稍呈泡皺狀。

穗狀花序頂生枝端,花小黃色,有濃郁幽香,花期8~10月。珠蘭枝葉碧綠柔嫩,姿態優雅,夏季家庭養植,花香濃郁,適合窗前,陽臺、花架陳列,馥郁盈室,令人心曠神怡。金栗蘭花期花期8-10月。

生長習性:金栗蘭性喜溫暖、濕潤、蔭蔽環境和肥沃的土壤。生長適溫20-25攝氏度,冬季保持10攝氏度以上,在華東地區須盆栽,冬季要在溫室越冬。  金栗蘭生于山坡、溝谷密林下,海拔150-990米,但野生者較少見,現各地多為栽培。喜溫暖、潮濕和通風的環境,喜陰,忌烈日,要求疏松肥沃、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土壤。

金粟蘭的養殖方法

土壤:喜疏松、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又保水力強的酸性砂質土壤,不適應黏性土,否則根系發育不良、長勢弱。

光照:喜陰植物,不耐陽光直射。即使是陽光柔和的冬天,也不宜接受中午前后3-4小時的直射陽光,應置于室內不受陽光直射的半陰處。4月上旬移出室外時,需搭蔭棚或置樹下等半陰處。

一般透光度以30%左右為宜,光照過強,則幼嫩的枝條干枯、葉片發黑脫落。也不宜過陰,光照過弱時,枝葉徒長,并影響今后的開花。即使開花,花香也不濃。

溫度:喜溫暖,生長最適宜溫度為15-30°C,開花最適宜溫度為22-25°C不耐寒,越冬溫度以6-8°C為好,若低于6°C,應用塑料薄膜袋套住植株防寒。冬季如發現葉片失去光澤而萎蔫,說明植株已受到寒害,應將枝葉從基部剪去,以后保持盆土干燥,翌年春季可重新抽生新的枝葉。不然根系會腐爛‘甚至全株死亡。

濕度:喜濕潤環境,要求空氣相對濕度80%左右。生長季天晴而干燥時,應多向枝葉與四周環境噴水,以提髙空氣相對濕度。夏季高溫時更需多噴葉面水,如空氣過于干燥,則葉片焦邊,并影響植株生長。冬季移入室內后,如氣溫高,也應多噴水,以保持環境濕潤;但嚴寒時不宜噴水。

澆水:喜濕潤的土壤環境,不耐干旱,故有“干茉莉、濕珠蘭”之說。生長期間應充足澆水,保持盆土濕潤。但又忌盆土過濕和積水,否則生長勢變弱、葉片下垂、生長緩慢,不利開花,甚至導致爛根。

梅雨季應在雨后及時倒去盆中的積水。夏季高溫時對水分要求量增大,應充足供給水分而不使盆土干旱。盆土過干時,植株萎蔫,并發生落葉,嚴重時還會造成地上部枯萎。冬季低溫時要節制洗水,保持盆土比較干燥的狀態。

施肥:喜肥,要勤施肥料。4月植株開始生長后,每半月追施1次以氮為主的肥料,促使枝葉生長旺盛。5月下旬至6月上旬“頭花”期、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中花”期和8月“末花”期。

均應每半月追施1次氮憐鉀結合的肥料,以滿足植株繼續生長和不斷開花對養分的需要,并使花開持久,香味濃烈。9月停施氮肥,追施2次磷鉀肥,以利植株越冬。冬季停止施肥。

修剪:幼苗時要進行數次摘心,以促生分枝,形成豐滿的株形。生長期間如因側枝過多而出現下層葉片發黃時,要摘去老葉,以利植株的通風透光。由于莖干纖弱,且質脆易折,大株需用竹簽或鐵絲作欄,使莖葉有序而不致離亂,并保持植株通風透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