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花(又稱荷苞花)原是拉丁文“細小的花鞋”的意思。當它最初出生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時,當地的老鄉們對它并不好感,認為它是一個不愿與人溝通的“鼓氣袋”,除了孩子們從野外摘來玩耍外,多數成年人對它均不屑一顧。

誰料后來有人把它形容為“荷包”之后,當地土人的觀念就徹底更新了。的確,自從荷包花問世以來,在國際花卉市場上它一直無往而不勝,很快傳播到世界各國,成為家庭室內盆花的新秀。

法國植物學家巴普洛斯對荷蘭那位大肆宣傳荷包花的花商,曾撰文稱贊他是一個“對園藝文化頗有見地,對開拓花卉產業有新貢獻的企業主”。在各種草本花卉中,荷包花對栽培環境條件要求較高,“嬌氣”較重,比許多花草都較難侍弄,既怕冷、怕熱、又怕濕。

生長適溫為13~17℃如高過25℃就不利開花。它還經常需要長日照射,在花芽孕育期間,每天要求16~18小時的光照。如果在溫室內裝上日光燈,日夜給予照明則生長發育更為壯旺,開花也大朵得多。如果光照不足就會推遲花期。

荷包花的栽培方法同非洲紫羅蘭近似,也需要配備疏松的植料和稀薄的追肥。淋水不能灑濕葉面,否則很易引起腐爛。如果生長環境不好,或遭受病菌感染,有時會突然發生淬倒病,故在苗期需用65%代森鋅500倍溶液噴射多次,以預防此病的滋生。

荷包花的開花時間有先有后,往往先開的就會先枯萎,后開的后枯萎。當在廳堂清供時,要及時把枯花摘掉,以免影響觀賞效果。夜給予照明則生長發育更為壯旺,開花也大朵得多。如果光照不足就會推遲花期。

盡管荷包花的長相美麗,但它在開花之后就完成了一生的歷史任務,可謂是一歲一枯榮,青春難永駐了。針對這種狀況,地處南亞熱帶的廣東,為了讓人們在春節時能夠欣賞到荷包花。

于是在11月下旬從長江流域盛產荷包花的地方,把已經培育了六七十天的中苗空運抵穗,再繼續進行接力栽培,以避過夏秋之間酷熱天氣,直至1月下旬或2月上旬開花時,正好遇上春節就及時上市。

如果在南粵要自行播種育苗的話,也必須去到天氣冷涼的高山育苗方可達到開花的目的。由于品種不同,花期遲早下一,加上每年天氣都常有變化,要使荷包花恰好在春節開花,那就需要積累經驗,細心調控,力爭在經營荷包花的生產中來充實自己的荷包,這就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代價了。

生長習性:荷包花性喜涼爽濕潤、通風的氣候環境,俱高熱、忌寒冷、喜光照,但栽培時需避免 夏季烈日曝曬,需蔽蔭,在7~15℃條件下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嚴格,以富含腐殖質的砂土為好,忌土濕,有良好的通氣、排水的條 件,以微酸性土壤為好。15℃以上營養生長,10℃以下經過4~6周間即可花芽分化。

荷包花的栽培技術

栽培管理:生長期注意通風和遮蔭,防止蟲害發生和灼傷葉片。每半月施肥1次。氮肥不能過量,否則易引起莖葉徒長和嚴重皺縮。當抽出花枝時,增施1~2次磷鉀肥。同時,對葉腋間的側芽應及時摘除。

否則側生花枝過多,不僅影響主花枝的發育,還造成株形不正,缺乏商品價值。在規模生產時,當主芽開始由基生葉轉向高生長時,可用0.2%~0.3%CCC,噴灑葉面1~2次,來控制植株徒長,壓低株形。

盛花期,嚴格控制澆水,室溫維持在8~10℃,并進行人工授粉,可提高結實率。結實期氣溫漸高,采取通風、遮蔭等降溫措施,使果實充分成熟,否則高溫多濕,未等果實成熟,植株已枯萎死亡。

盆栽蒲包花對水分比較敏感,盆土必須保持濕潤,特別莖葉生長期若盆土稍干,葉片很快萎蔫。但盆土過濕再遇室溫過低,根系容易腐爛。澆水切忌灑在葉片上,否則極易造成爛葉。抽出花枝后,盆士可稍干燥,但不能脫水,有助于防止莖葉徒長。

蒲包花屬長日照花卉,對光照的反應比較敏感。幼苗期需明亮光照,葉片發育健壯,抗病性強,但強光時適當遮蔭保護。如需提前開花,以14小時的日照可促進形成花芽,縮短生長期,提早開花。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常用培養土、腐葉土和細沙組成的混合基質,pH在6.0~6.5。

病害防治:蒲包花易發生病蟲害,種植中應采取措施,幼苗期易發生碎倒病,應進行土壤消毒,撥出病株,或使盆土稍干,空氣過于干燥,溫度過高,易發生紅蜘蛛、蚜蟲等,可噴藥,增加空氣濕度或 降低氣溫。

盆栽花土以腐葉土或混合培養土為好,從播種苗第一次上盆到定植,通常要倒三次盆,定植盆徑為13~17cm。生長期內每周追施一次稀釋肥,要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但盆土中水分不宜過大,空氣過于干燥時宜多噴水,少澆水,澆水掌握間干間濕的原則,防止水大爛根。澆水澆肥勿使肥水沾在葉面上,造成葉片腐爛。

冬季室內溫度維持在5~10℃,光線太強要 注意遮蔭。蒲包花為長日照植物,因此在溫室內利用人工光照延長每天的日照時間,可以提前開花。蒲包花12月到次年5月開花。蒲包花自然授粉能力差,須人工授粉,授粉后去除花冠, 避免花冠霉爛,并可提高結實率,5~6月種子逐漸成熟,在萌果未開裂前種子已變褐色時,及時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