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木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屬天南星科雪芋屬的多年生常綠草本觀葉植物,并非多肉植物,因肥厚的葉片排列整齊酷似銅錢而得名,是近年流行的優良室內觀葉植物。

金錢木莖部多肉質且木質化,圓形略厚的葉片聚生於莖頂,排列如玫瑰花型。莖部粗壯、分枝少,一般直立生長,老化時會容易彎曲。莖部外皮龜裂。夏至冬季開花,花朵黃色,形似馬齒牡丹,花座上一般有5-8個小花苞,陸續開放,花期只有一天,一般早晨開放,夜里就悄悄的謝去。

地上部無主莖,不定芽從塊莖萌發形成大型復葉,小葉肉質具短小葉柄,堅挺濃綠;地下部分為肥大的塊莖。根出葉,羽狀復葉自塊莖頂端抽生,葉軸面壯,小葉在葉軸上呈對生或近對生。葉柄基部膨大,木質化;每枚復葉有小葉6~10對,具2~3年以上壽命,被新葉不斷更新。 

金錢樹是極為少見的帶地下塊莖的觀葉植物,原產于熱帶非洲。金錢木特產於夏威夷Molokini島與Kaho’olawe島,名字的來源與產地有關,臺灣稱呼其為云木。

金錢木的形態特征:金錢木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因肥厚的葉片排列整齊酷似銅錢而得名,是近年流行的優良室內觀葉植物。金錢木株高50至80厘米,地下有肥大的塊狀莖,直徑5至8厘米;

地上部分無主莖,羽狀復葉自塊莖頂端抽生,每個葉軸有對生或近似對生的小葉6至10對,葉片卵形,厚革質,綠色,有金屬光澤。佛焰花苞綠色,船形,肉穗花序較短。

金錢木地上部無主莖,不定芽從塊莖萌發形成大型復葉,小葉肉質具短小葉柄,堅挺濃綠;地下部分為肥大的塊莖。根出葉,羽狀復葉自塊莖頂端抽生,葉軸面壯,小葉在葉軸上呈對生或近對生。葉柄基部膨大,木質化;每枚復葉有小葉6~10對,具2~3年以上壽命,被新葉不斷更新。 

金錢木的生態習性:金錢木喜陽光充足和溫暖、干燥的環境,耐干旱,忌陰濕和寒冷和盆土積水。雖然在半陰和散射光條件下也能正常生長,但葉色會減退,莖節之間距離拉長,使金錢木葉片松散,不緊湊,影響觀賞。對高溫敏感,夏季溫度過高時應減少澆水,或者會引發葉片萎縮和落葉的現象。

另外冬季注意保溫,盡量保持10℃以上,不然很容易凍死。金錢木適合在20℃至32℃生長,生長期澆水應“不干不澆,澆則澆透”。澆水方面,春秋時期正常給水即可,夏季與冬季都需要控水。

金錢木的文化背景

名稱由來:金錢木是雪鐵芋屬常綠多肉植物,由于其葉片圓圓厚厚的酷似銅錢,所以得其名。金錢木特產於夏威夷Molokini島與Kaho’olawe島,名字的來源與產地有關,臺灣稱呼其為云木。

栽培文化:金錢木的外形,有點山地玫瑰的味道,也有點像是綠云片片,因此臺灣稱其為云葉。但同時的金錢木的葉子形似銅錢,也有點像片片銅錢錯列排開攢在一起,以中國人喜歡恭喜發財的態勢,金錢木這名字更為人所知,我購買的時候老板是稱其為金鋮木。

金錢木如果只看她的外表,有點概念的多肉愛好者也許會猜她是景天科的多肉植物,但事實上是馬齒莧、松葉牡丹、馬齒牡丹這個馬齒莧家族的成員,不過他的個頭實在比眾家兄弟姊妹們強壯高大得多。

金錢木的繁殖方式:金錢木常用種子或扦插繁殖,栽培較易。

分株:4月份,當室外的氣溫達18℃以上時,將大的金錢木植株脫盆,抖去絕大部分宿土,從塊莖羊的結合薄弱處掰開,并在創口上涂抹硫磺粉或草木灰,另行上盆栽種。注意栽種時不要埋得太深,以其塊莖的頂端埋在土下1.5~2cm 即可。

另外,根據金錢木塊莖上帶有潛伏芽的特點,可將碩大的單個塊莖分切成帶有2~3個潛伏芽的小塊,待其創口愈干后,再將其先埋栽于稍呈濕潤的細沙中,待切割開的小塊莖長成獨立的植株后再行上盆栽種。

扦插:插穗可用單個小葉片、一段葉軸加帶2個葉片或單獨一段葉軸。從生根效果上來年,以葉軸帶葉片的插穗扦插的生根速度快,萌芽北高,比較容易開成較大的塊莖。

將單個葉片扦插于河沙與蛭石摻拌的混合基質上,經過10~14天,在葉基部即可形成帶根小球狀莖,經過2~3個月的培育,便可長成小植株,但在一般情況下成苗率不高。

若用葉軸或葉軸帶葉片作插穗進行扦插,基質可用一般的細沙,也可用泥炭土、珍珠巖和河沙按3:1:1的比例混合后配制成基質,插穗入土深度為穗長的1/3~1/2,只留葉片于基質外。

噴透水后置于蔽蔭處,保持25℃~27℃的環境溫度,視基質的干濕程度,每天給葉面噴霧1~2次,維持基質稍呈濕潤狀態即可,切不可過分潮濕,否則引起插穗腐爛,導致扦插失敗。

插穗形成一定根系時,根部中間逐漸膨大形成球狀小塊莖,塊莖逐漸增大,部分較幼嫩的扦插葉上盆后由于高溫或水分管理不好會枯黃致死,但塊莖能成活,老熟葉和帶總葉柄插穗也能保持綠色和活力。少量塊莖能當年出芽并長出新葉,但生長勢弱、生長緩慢,次年塊莖會長出粗壯的新芽而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