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該物種全株供藥用:有行氣活血、補虛,治療內(nèi)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jīng)不調(diào),風濕等疾病。又因花冠鮮紅色,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世界各公園中均有栽培。
中國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花為省花,長沙、無錫、九江、鎮(zhèn)江、大理、嘉興、贛州等城市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
生長習性:杜鵑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喜歡酸性土壤,在鈣質(zhì)土中生長得不好,甚至不生長。因此土壤學家常常把杜鵑作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
杜鵑性喜涼爽、濕潤、通風的半陰環(huán)境,既怕酷熱又怕嚴寒,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超過35℃,則新梢、新葉生長緩慢,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夏季要防曬遮陰,冬季應(yīng)注意保暖防寒。
忌烈日暴曬,適宜在光照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嫩葉易被灼傷,新葉老葉焦邊,嚴重時會導(dǎo)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鵑要采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觀賞類的杜鵑中,西鵑抗寒力最弱,氣溫降至0℃以下容易發(fā)生凍害。
杜鵑花的主要價值
觀賞:杜鵑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fā)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yōu)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巖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
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jīng)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tài)。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在花季中綻放時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墻或屏障。
藥用價值:它不僅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而且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和經(jīng)濟價格。杜鵑花的根是性甘、溫、酸的,具有祛風止痛、活血止痛等等,特別是用于吐血、衄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風濕疼痛、跌打損傷散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杜鵑花葉是性平、酸的,具有止血、清熱解毒等等功效。特別是臃腫疔瘡、癮疹外傷出血等等患者有很好的療效。杜鵑花的花朵是性甘、溫、酸的土壤,一般用于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風濕等等療效,特別是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崩漏、跌打損傷、風濕疼痛、吐血、衄血具有非常好的療效.
其它功效:杜鵑花的花瓣還可以用來食用,而且它特別清香,可以用來泡澡,有的也能提煉精油。有些種類的杜鵑花的樹皮和樹葉中著有豐富的蘸質(zhì),可以將其提取出來進行烤膠。另外,杜鵑花的木材比較堅韌,能夠用來做碗筷、盆缽等日常生活中的工藝品。
杜鵑花掉葉子解決方法
1、環(huán)境不適性落葉:市場上出售的杜鵑大都是在溫室中培育的,購回后對家庭自然環(huán)境不能一下適應(yīng),常出現(xiàn)落葉甚至死亡。異地培植的杜鵑也會出現(xiàn)同樣的問題。【解決辦法】新購回的杜鵑,應(yīng)設(shè)法保持空氣濕度,適當遮蔭。
保持盆土濕潤,需要空氣流通但不能寒風直吹,也不急于換土、施肥,盡量使其安全度過適應(yīng)期。冬季應(yīng)給予充分光照,在室內(nèi)養(yǎng)護盡量置南窗下,環(huán)境溫度不能低于5度。不要隨意更換地方,以免溫度劇變。也不要放在空氣較污濁之處。
2、盆土不適性落葉:【解決辦法】培養(yǎng)土一定要用通氣性好、腐殖質(zhì)豐富的酸性土,pH值為5.5至6.5最為合適。平時應(yīng)適當施些礬肥水,或水中加入少許硫酸亞鐵施用。如采用堿性土則會造成葉片黃化脫落。
3、肥害性落葉:杜鵑不喜大肥,家庭栽植杜鵑最易出現(xiàn)的偏差,不是植株缺肥,而是施肥過多。一旦用了生肥、濃肥都會出現(xiàn)焦葉乃致落葉。即所謂肥害。【解決辦法】在換盆時在盆土中加入適量緩釋肥(肥料用有機薄膜包膜,肥料通過膜的滲透緩緩釋放供給植物營養(yǎng)),安全、清潔、長效、花艷、葉茂。
園藝生產(chǎn)中常采用此肥料,既省事又清潔,所植杜鵑葉茂花艷。家庭栽植一旦發(fā)現(xiàn)肥害,要立即停施肥料,并澆水沖洗土中的肥分,澆水后移至通風處養(yǎng)護,有的需要沖洗2次,經(jīng)過半年左右的養(yǎng)護才能逐步恢復(fù)正常生長。
4、澇害性落葉:鵑根系纖細,如盆土通透性不好或長期澆水過多過勤,再加上通風不好,根系受損、腐爛,造成落葉。
5、干害性落葉:如不小心,忘記澆水,或長期澆水不透,亦會出現(xiàn)落葉。一定要注意“澆則澆透”,平時要向葉面及其周圍噴水,提高環(huán)境濕度。
6、日光、大風:杜鵑喜光但畏烈日,喜通風但畏強風。夏季置于烈日下,春(特別是早春)、秋季置于風口處,都會導(dǎo)致大量落葉。【解決辦法】應(yīng)注意將杜鵑置于早晚有陽光和避風處培養(yǎng)。
7、生理性落葉:開花過于繁密,營養(yǎng)未得及時供應(yīng)或抽新葉時也會脫去老葉,屬正常狀態(tài),通過正常換土補肥即可解決。家養(yǎng)杜鵑一般在4-6月開花和萌發(fā)新葉,老葉會有脫落。花后進行一次修枝整形,剪去過密枝、交叉枝、纖弱枝、下垂枝、徒長枝和病蟲枝,既有有利于通風透光,促枝強壯,也會減少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