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梅為薔薇科李屬落葉小喬木,亮紅的葉色和紫紅的枝條是其它梅花品種中少見的,可供一年四季觀賞,既可布置庭院、開辟專園、作梅園、梅溪等大片栽植,又可作盆栽制作盆景供各大賓館、飯店擺花,還可作切花等其它裝飾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美人梅的養殖方法吧!

美人梅(學名:Prunus × blireana cv. Meiren):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法國引進。由重瓣粉型梅花與紅葉李雜交而成。落葉小喬木。葉片卵圓形,長5~9厘米,葉柄長1-1.5厘米。

葉緣有細鋸齒,葉被生有短柔毛,花色淺紫,重瓣花,先葉開放,萼筒寬鐘狀,萼片5枚,近圓形至扁圓,花瓣15-17枚,小瓣5-6梅,花梗1.5厘米,雄蕊多數,自然花期自3月第一朵花開以后,逐次自上而下陸續開放至4月中旬。紫紅色。

花粉紅色,繁密,先花后葉。花期春季。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開闊的環境。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嫁接、壓條、扦插繁殖。優良的園林觀賞、環境綠化的樹種。

形態特征:園藝雜交種,由重瓣粉型梅花與紅葉李雜交而成。落葉小喬木。葉片卵圓形,長5-9厘米,紫紅色,卵狀橢圓形。花粉紅色,著花繁密,1-2朵著生于長、中及短花枝上,先花后葉。

花態近蝶形,瓣層層疏疊,瓣邊起伏飛舞,花心常有碎瓣,婆娑多姿。花色極淺紫至淡紫,反面略深,花心顏色也較深;花瓣19~28枚,另加雄蕊變瓣0~1枚;萼片5枚,略扁之圓形,呈淡綠而略灑淡紫紅暈,邊具淡紅紫暈。

有細齒,反曲至強烈反曲。花具紫長梗,常呈垂絲狀;雄蕊輻射,遠短于瓣長,花絲淡紫紅,花藥小,呈土黃至鮭紅色。雌蕊1枚,普灑紫暈,花柱下部有毛,發達或尚發達。花有香味,但非典型梅香。

生長習性:美人梅抗寒性強,屬陽性樹種,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健壯,開花繁茂。抗旱性較強,喜空氣濕度大,不耐水澇。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微酸性的黏壤土(pH值6左右)為好。不耐空氣污染,對氟化物,二氧化硫和汽車尾氣等比較敏感。同時,對樂果等農藥反應也極為敏感。

美人梅的繁殖方式:采用扦插、壓條的方法繁殖。

壓條:一般10月中下旬扦插較易生根。采條一般從生長健壯的樹冠上部或外圍枝條,插后注意防寒防風。

枝接:選用一年生健壯苗木作砧木,距地面5厘米處截干,在截面一側縱切。接穗宜先用美人梅樹上1~2年生無病蟲害的健壯枝條,短截成有3~5個飽滿芽的接穗,將下端削成楔形,插入砧木切口,將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對齊,然后用薄膜條包扎緊。

芽接:多在生長季節進行,砧木選用1~2年生實苗。將砧木皮層切成“T”形,并沿切口將皮層向兩側揭開。接穗宜選當年生健壯枝條的中部芽,在芽上方橫切入木質部1~2毫米后縱向將芽從接穗上切下,形成盾形芽片。將盾形芽片插入砧木切口,對齊形成層后用薄膜條扎緊。

嫁接進程中要求嫁接鋒利并且用力均勻,使切面光滑。嫁接動作要迅速。嫁接后嫁接部位近地時可用土埋住,防止水分散失。接穗或芽成活后及時除去薄膜和覆土,以利于形成層的愈合及新芽的成長。對于砧木要及時剪砧和抹芽,使養分集中供給接穗生長。

嫁接:美人梅喜濕潤環境,但怕積水。每年初春和初冬應澆返青水和封凍水,生長期若不是過于干旱不用澆水。夏季高溫干旱少雨天氣,適當澆水。大雨之后或連續陰雨天,應及時排除積水,以防水大爛根,導致植株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新移栽的苗子,可適當多澆水:種植后馬上澆頭水,3至4天后澆二水,再隔4至5天澆三水,以后根據天氣情況澆水。北方春季風大,水分蒸發較快,除適當澆水外,還可于早、晚給予葉面噴水,這樣能夠有效地減少葉面蒸發,利于植株成活。

美人梅喜肥,栽植時可用經腐熟發酵的圈肥做基肥,也可用雞鴨糞、鴿糞等有機肥,但必須要與底土充分拌勻。在其花芽分化期可施一些氮磷鉀復合肥,此后不再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