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紅吊蘭(拉丁學名:Aeschynanthus pulcher),又名花蔓草、口紅花,為苦苣苔科芒毛苣苔屬多年生常綠蔓生草本花卉。原產印度尼西亞和印度東部的熱帶地區。

口紅吊蘭枝長20厘米左右,枝條有棱角,伸長后呈半匍匐狀,平臥,多分枝。葉卵形對生,稍帶肉質。花序多腋生或頂生,形態酷似口紅,花萼筒狀,很像口紅的筒狀外殼,故稱為“口紅吊蘭”。其濃綠的葉片再配上鮮紅、奇特的花冠,頗受人們的喜愛,是家庭居室垂吊觀花植物中之佳品。

形態特征:葉卵形對生,稍帶肉質。花序多腋生或頂生,形態酷似口紅,花萼筒狀,很像口紅的筒狀外殼,故稱為“口紅吊蘭”。葉對生,肉質肥厚、鮮亮青翠。枝條有棱角,伸長后呈半葡萄狀。

枝條頂端開花,花色桃紅色至緋紅色,中心淡黃,形似菊花,瓣狹小,具有光澤,自春至秋陸續開放,雄蕊多數;子房下位,無花柱,柱頭4。蒴果肉質,星狀開裂4瓣;種子多數。

盆栽口紅吊蘭的養殖方法

1、適宜環境:口紅吊蘭喜歡陰涼通風、濕潤的環境,口紅吊蘭的生長適宜溫度在25℃左右,冬季越冬溫度在12℃以上。

2、盆土選擇:盆栽口紅吊蘭的土壤以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較好,另外土壤的排水性要。所以盆栽土壤可以用腐葉土3份、園土3份、沙土3份、腐熟餅肥(或畜禽糞肥)1份。

或用腐葉土4份、園土(泥炭土)3份、河沙2份、腐熟餅肥1份混合而成。花盆建議使用泥質花盆、瓷盆、陶盆栽培,花盆大小可以根據植株大小而定,一般定植在盆徑14—18厘米的花盆中。

3、光照要求:口紅吊蘭是喜半陰的環境,除了在盛夏中午強光下,需要適當遮蔽外,其他時間里需要給予充足的光照,特別是在冬季光照一定要充足。如果光照不充足,口紅吊蘭的葉片容易變成淡綠色或黃綠色,降低觀賞性。

4、澆水要求:口紅吊蘭盆土需要經常保持濕潤,但是不能有積水,避免引起根部腐爛。口紅吊蘭在3月—9月是生長旺期,對水需求量較大,所以需要經常給口紅吊蘭澆水,同時還要朝葉面噴霧,增加環境濕度。等到秋季逐漸變冷,這時候需要減少澆水量。到了冬季盡量保持盆土干燥即可。

5、施肥要求:口紅吊蘭在生長旺盛期,花友可以每隔15天-20天施一次腐熟的有機肥液,另外就是上盆的時候,可以在土壤中加入適量牲畜蹄角片和碎骨塊作基肥,養分充足利于口紅吊蘭的生長。

6、修剪事項:口紅吊蘭生長旺盛時期,可以適當摘心,利于促進分枝。到了冬季花期之后,需要及時剪除開過花的殘莖,這樣利于節省養分,促發新枝生長,同時利于來年多孕蕾。

養殖的注意事項

1、口紅花上盆后要保持盆土濕潤,不宜過濕,尤其是盆上通氣不良時,根系容易腐爛或引起落葉經常向葉片上噴水霧,保持空氣濕度80%左右。

2、口紅花在炎炎夏日可置于室外蔭棚下或樹蔭下通風處,遮光度在50%左右。也可把口紅花掛在陽臺的棚架下,用竹簾遮蔭,或把盆吊掛在向南的門窗里側散射光照充足處。

3、口紅花忌風吹枝蔓,以免下垂的莖被花盆盆沿磨斷。秋季天氣逐漸涼冷,要逐漸減少澆水量和施肥量。口紅花冬季養護時盆土宜稍干燥,除在孕蕾開花前適當施些含磷稍多的肥液以外,一般情況下應少施肥或不施肥。

4、口紅花的病蟲害較少,但夏季栽培時,由于天氣濕熱等原因,口紅花易患炭疽病。植株發病時,常在葉片上產生小斑點,并逐漸擴大形成黃褐色的圓斑,病害嚴重時,大半葉子枯黑死亡,有時還在莖上也產生病斑。栽培場保持良好的通風,降低空氣濕度,減少氮肥用量能預防此病的發生。

口紅吊蘭的繁殖方式:繁植可用扦插法。春、秋兩季為適期。 選取健壯肥厚的枝條,每7~10公分剪為1段,扦插于疏松的砂土,或用細蛇木屑50%、真珠石20%和粗砂30%調制的培養土,保持適當的濕度,接受約50~60%的日照,約經30~40天可發根成苗,待根群生長旺盛后, 再移植盆栽或花壇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