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自古以來就有“國花”的美稱,花大色艷,花姿綽約,韻壓群芳,象征著富貴繁榮。近年來,將牡丹花作為盆栽擺在家中,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

形態特征:牡丹花單生于當年枝頂,是兩性花朵,花大色艷,形美多姿,花徑10~30厘米,牡丹花的顏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雪青、綠、復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象。

所謂瓣化現象就是受某種特殊環境影響而產生復雜變化,而使柱頭、花絲變長變寬呈花瓣狀的現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

牡丹花的繁殖方法

1、分株:將牡丹整株掘起,從根系紋理交接處分開,每株所分子株多少以原株大小而定,大者多分,小者可少分,一般每3-4枝為一子株,且有較完整的根系,再以硫磺粉少許和泥,將根上的傷口涂抹、擦勻,即可另行栽植。

2、嫁接:牡丹的嫁接繁殖,依所用砧木的不同分為兩種,一種是野生牡丹,一種是用芍藥根。

3、扦插:扦插繁殖是利用牡丹枝條易生不定根而繁殖新株的一種方法,屬無性繁殖方法之一。

4、播種:播種前土壤消毒,土地要深耕細作,施足底肥。然后筑成70-80厘米寬的小畦,穴播、條播均可。播種不可過深,以3-4厘米為度,播種后覆土與要面平。再輕輕將土壤踏實,隨即澆透水。

5、壓條:牡丹壓條法,是利用枝條能產生不定根的道理而進行的繁殖方法,將枝條壓倒或在植株上用土壓埋,不脫離母株,土壤保持濕潤,枝條被埋處生根,然后剪掉栽植,成為新株,同樣屬牡丹的無性繁殖法。這種方法主要有:套盆培土壓條法和雙平法。

6、組織培養:植物的組織培養繁殖,是根據植物組織細胞的全能性,利用牡丹的胚、花芽、莖尖、嫩葉和葉柄進行離體培養。

牡丹的花期養護方法

1、防寒:牡丹2月上旬發芽,特別注意防寒工作。盆栽牡丹要搬到背風向陽處,地栽牡丹最好搭草棚遮護,或在霜前點燃潮濕柴草生煙防霜。

2、疏蕾:顯蕾后,根據樹勢及開花情況適當疏蕾。若當年花蕾很多,可以將花蕾拆除一部分。疏蕾工作宜早不宜晚。

3、花前根外追肥:牡丹展葉后,可用0.1%一0.2%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肥。若能在花前噴2-3次,開花更為鮮艷。

4、澆水:盆栽牡丹澆水以軟水為主,自來水要晾上一天之后再使用。不要用刷碗水或洗衣服的水澆花。注意水溫,不要忽冷忽熱,最好用常溫水。夏季不要用冰水,冬季澆水在室內放置一段時間,讓水溫與室溫相近后使用。春季可以多澆點水,時間集中在中午;夏天澆水要足,早晚進行;秋冬澆水要少,晴天溫度高的時候進行。

5、遮陰:牡丹開花時忌烈風酷日。為延長開花時間,在花蕾初綻時就要用稀薄白布(忌用帶顏色的布或花布)為其遮陰,這樣可延長花期4-7天。

6、修剪:早春修剪:牡丹花早春時,只保留頂部的2~3個嫩芽就可以其余的全部摘除。花謝后修剪:牡丹花花期之后,要將花瓣、枯萎的葉子全部摘除。花芽分化比較明顯的時候,只保留枝條兩側的芽,將頂部的嫩芽全部剪掉。入冬前修剪:將植株上的重疊枝、交叉枝、病蟲枝全部剪掉,對于細弱的枝條可剪短,可以促進其復壯。

7、花后施肥:因為牡丹開花要消耗大量的養分,僅以花前根外追肥遠不能補充,花后要施人較大量的肥料才可彌補。

8、葉部防病:牡丹花后對病害的抵抗力減弱,褐斑病易乘虛而人。為保護葉部不受病害,可在開花后每7- 10天填灑一次波爾多液或200倍多菌靈懸濁液,連續噴灑2~3次。

牡丹葉子發黃的解決辦法

1、澆水不當:澆水過勤,過多,或者澆水過少都會出現葉子發黃的現象。解決方法:澆水要適時,適量,根據盆土的情況澆水。澆水澆透為宜,盆土不要積水。

2、施肥不當:施肥過多或施肥過勤,葉子發黃或爛根;施肥過少,幼葉和嫩莖處發黃。解決方法:施肥過多,及時澆水,嚴重時將植株脫盆,更換土壤。缺肥時,不要一次性施入濃肥,循序漸進補充養分。

3、爛根:盆土不適,病菌感染都會造成爛根。爛根時間長了會引起葉子發黃。解決方法:每年換盆檢查根部的生長情況,及時修根。澆水時注意分寸,避免積水爛根。

4、病蟲害:牡丹花經常會受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及線蟲危害,葉片失綠而呈土黃色。解決方法:出現癥狀及時用藥劑灌根,或者將植株脫盆,消毒后更換新土。

牡丹花的冬季養護技巧

清除落葉:植物到了冬季,會有干枯脫落現象發生,這也是自然現現象,這時就要及時把枯葉,落葉清理干凈。修剪造型:剪掉病害枝,蟲害枝、交叉枝、重疊枝及纖細瘦弱枝,對枝條上無花芽但卻有葉芽的枝條也要進行修剪。若整株植物過于密集,也要合理進行疏松修剪。

施肥:進入冬季的休眠期,可以適量的增加施肥量,不用擔心牡丹會出現“燒根”的情況。肥料可以以半腐熟的餅肥為主。雜草清理:及時清理周圍雜草,必要時可以對牡丹的土壤進行翻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