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風鈴木是我國從墨西哥引進的一種觀賞性樹木,常用于園林建設、街道綠化中,其觀賞價值極佳,春天開花,夏天結果,秋天長葉,景觀各具特色,那么如何才能養好黃花風鈴木呢?這就要從其生長習性下手了,下面好花網就為大家帶來黃花風鈴木養殖技巧。
在眾多的植物中,有一種叫做黃花風鈴木。黃花風鈴木的名字很多好聽說,他并不是我們常見的植物,但即使這樣,它的價值和美觀是不能夠被忽略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進黃花風鈴木的世界,一起去了解黃花風鈴木吧。
黃花風鈴木可謂變化莫測、它的給風貌會隨著四季的變換而變換。春季的時候黃花風鈴木枝條葉疏、會開漂亮的花朵;夏季的時候,黃花風鈴木的汁液繁茂、一片綠茵茵的感覺;秋冬季節,黃花風鈴木滿是落葉和枯枝,頗有蕭條凄涼之感。因此,黃花風鈴木在不同的季節所展示出來的風格是不一樣的。
生長習性:黃花風鈴木是一種落葉喬木,它的樹冠呈圓傘形,樹干筆直,復葉為掌狀,小葉倒卵形。它的葉子顏色由黃綠漸漸變為深綠,葉子有褐色的絨毛。
黃花風鈴木喜歡高溫,冬季需要溫暖避風的環境。適宜黃花風鈴木生長的溫度是20—30攝氏度,栽培的土壤以富含有機質砂質土壤、排水性良好、日照良好的為宜。
黃花風鈴木繁殖方法:黃花風鈴木在我國僅適合于熱帶亞熱帶地區栽培,可用播種、扦插或高壓法繁殖,但以播種為主,春、秋為適期。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土壤或砂質土壤最佳。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3~30℃。
養殖方式: 黃花風鈴木的養殖可采用播種和扦插、壓條。但是主要以播種為主。黃花風鈴木的播種在春秋兩季進行為宜,栽培的土壤需要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土壤。
因為黃花風鈴木不耐寒,因此在冬季的時候,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幫助它過冬。此外,黃花風鈴木會誘發病蟲,播種后還需要采取一定的防蟲措施。
黃花風鈴木苗期生長快,主干柔軟,容易倒伏并易產生萌芽,自然株型往往不佳。為得到直立挺拔的株型,在種植后在苗的旁邊豎立撐竹子引導植株直立生長,苗每長高50厘米捆扎一次。
生長期間定期進行修剪整形,剪去低矮的分生側枝,冬季落葉后應統一進行一次修枝整形,剪去 病枝、枯死枝和低矮處分生的偶側枝,才保持主干生長通直。
土壤施肥:培育它應該是要選擇土壤疏松肥沃的并且是澆灌和排水都良好的地方,要做到規劃和整理好排灌水的溝渠。株控制 黃花風鈴木苗期生長快,主干柔軟,容易倒伏并易產生萌芽,自然株型往往不佳。
為得到直立挺拔的株型,應在種植后,從苗高30-50厘米時就在苗的旁邊豎立高約2米支撐竹子引導植株直立生長,苗每長高50厘米捆扎一次。生長期間定期進行修剪整形,剪去低矮的分生側枝。
冬季落葉后應統一進行一次修枝整形,剪去病枝、枯死枝和低矮處分生的偶側枝,才保持主干生長通直。由于黃花風鈴木的樹皮較薄,容易被支撐的竹竿摩擦破損,受損后容易形成較大的傷口,影響美觀。
因此要對其主干和支撐竹竿接觸部位墊襯軟布,以避免樹皮受擔損。當主干長高1.8-2米時,保留頂上的枝條形成樹冠,經過3-4年的大田培育,在植株高達3米以上,徑粗4-6厘米時可出圃綠化。
光照:這種植物在芽苗期會要求大量的光照,但是如果在溫室里種植這種植物,由于光照還有通風不夠,可能會使生出的小苗的長勢變弱,然后換上猝倒病。所以在它的種子發芽,并且有葉子長出來之后,一定要保證養殖的環境的遮光程度不可以超過百分之五十,并且還要保證環境的通風條件。
溫度:黃花風鈴木的生長適溫是23-30度之間的,它不耐寒,但是在我國僅適合于熱帶亞熱帶地區栽培。并且在苗期也要求較強的光照,特別是在溫室環境進行播種育苗時。
極易因為光照和通風不足造成小苗長勢弱并發生猝倒病。因此在種子發芽、真葉展開后,要保證生長環境的遮光率不超過50%,同時保持足夠的通風。
捆扎:由于這種植物在芽苗時期會長得很快,而且它的主枝干又非常地柔軟,很容易會因為刮風而倒下,所以自然生長的植株形態往往會不太好看,要是想要一棵能夠直立的長得比較挺拔的植株。
應該在種植之后,在苗長到有30到50厘米高的時候在芽苗的旁邊插一根有兩米高的竹子來支撐引導植株能夠直立地成長起來。而且苗每長50厘米高就要扎一次。
修剪整形:黃花風鈴木生長期間定期進行修剪整形,剪去低矮的分生側枝,冬季落葉后應統一進行一次修枝整形,剪去病枝、枯死枝和低矮處分生的偶側枝,才保持主干生長通直。當主干長高1.8~2米時,保留頂上的枝條形成樹冠,經過3~4年的大田培育,在植株高達3米以上,徑粗4~6厘米時可出圃綠化。
病蟲防治:黃花風鈴木常有咖啡皺胸天牛為害,每年對腰果樹普查3次,發現被害樹時當即用利刀剖開被害樹的樹皮,取出其中天牛幼蟲。待傷口干燥后,培土促進不定根生長,以利植株恢復生長勢。發現蟲害時可用注射針筒將農藥注入隧道中,殺死幼蟲。